味道是有记忆的,它包含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从一颗葡萄,到一杯美酒,是个漫长的故事。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滴佳酿都承载着时代的记忆与文化的精髓。当您轻轻旋开一瓶凉州葡萄酒,不仅是在品味丝丝入扣的甘甜与醇厚,更是在穿越时空,与千年的历史对话。
说起我国的葡萄酒文化,遍览中国历史,绕不过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凉州,也就是今天的武威,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自古以来,武威就是丝路重镇,河西走廊的丝路明珠,而如今,武威的葡萄,正在让千年丝路焕发更大的生机。
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的张骞让葡萄种子和葡萄美酒随着大漠驼铃沿着丝绸之路来到古凉州,凉州便开启了中国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的历史,成为中国葡萄酒的发祥地。古往今来,无论是孟佗“斗酒换刺史”,还是曹丕天子带货作“凉州葡萄诏”,都生动诠释了河西走廊葡萄酒的悠久历史和醇香绝美。而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苏轼的“引南海之玻黎,酌凉州之蒲萄”,让世人于万般情愫的豪迈韵律里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武威葡萄美酒,更是让凉州葡萄酒流传千古。
一杯佳酿,融合了葡萄历经春夏秋冬的点滴。好的葡萄酒都是种出来的,产地之于葡萄酒亦如水土之于一方人。武威地处北纬38度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特有的光热水土资源优越,全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在15℃左右,年降水量只有100多毫米,非常有利于糖分结晶和积累,并有效抑制葡萄病虫害的发生。灌溉生产用水为祁连山冰川雪水,洁净甘甜。土壤以绿洲灌漠土、沙质土为主,PH值在8左右,质地疏松,矿物质含量丰富,有利于葡萄根系生长,武威是世界公认的有机葡萄绝佳产区,被誉为“东方波尔多”。所产的葡萄穗大粒饱、着色好、香气浓郁,酸度适中,糖酸比协调,具有鲜明的地理特色。以至于世界著名酒评家、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肯尼斯·富森也曾感叹:“在中国,如果是一枚理性的葡萄,由它来选择自己生长的地方,那么毫无疑问,首选是甘肃的武威乃至河西走廊。”
1999年10月,全国第五次葡萄科学讨论会在武威召开,国内知名专家通过实地考察,一致认为“武威是全国生产葡萄酒原料的最佳区域之一,是最有希望酿造绿色食品的地方”。2012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武威市“中国葡萄酒城”,这是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由国家命名的葡萄酒城。2014年5月,“武威酿造葡萄”荣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使武威酿造葡萄具有了国家认定的永久“身份”。
丝路越千年,历史的故事讲到今天就变成了底蕴,时间积淀了文化,留下了期盼。一杯好酒,不仅是大自然循环往复的恩赐,更是酿酒人挥洒汗水的结晶。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知名酒企,皇台酒业旗下凉州葡萄酒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卓越酿造技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坚持以“种中国醉好葡萄,酿西部凉州风韵“为核心理念,注重有机种植与国际标准酿造,坚守匠心品质,坚持表达产区特色,传承古今、创新发展,努力打造中国最好的葡萄庄园,致力于对凉州文化体系的梳理与传承,酿造国际水准且最具西凉风韵的葡萄佳酿。
甘肃皇台酒业始于1953年,于2000年8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0995)。公司主要经营白酒、葡萄酒的生产与销售。旗下甘肃凉州葡萄酒有限公司始建于1999年,目前在武威拥有五千亩国际品质标准的具有良种育苗、科研、示范、生产和培训等功能的酿酒葡萄基地,建立了与其配套的管理系统,并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国外先进的葡萄种植与酿造技术专家,从酿酒葡萄生长的土壤改良,到田间精细化管理,再到采摘、酿造加工等各个环节,均与国际标准相符。
作为我国九大酿酒葡萄优质生态产区之一,凉州葡萄酒享有充沛的阳光和雨露的滋养,主要种植品种有梅鹿辄、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黑比诺、法国兰、西拉、霞多丽、贵人香等,平均亩产500~600公斤,总产年产量约2000吨。在葡萄酒生产酿造过程中,严格遵循OIV国际标准,并结合中国酿酒技术法规,采用手选分级采摘,分级压榨的生产工艺,采取“现采现压”的高效模式,建设推动绿色生态酿造之路。
基地的管理运营模式采用公司总体负责的策略,具体执行层面则采取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承包种植的细化管理方式。以“工厂化”“标准化”操作要求,降低生产管理自由度,从有机苗木、砧木的选育,到生态肥供应与施用,再到葡萄的采摘、加工等各个环节,建立起标准化管理体系,引入质量追溯系统,全程保证专业团队的有机技术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同时,通过对表现优秀的农户发放奖励激励农户的积极性来提高生产效益。
基地建园初期,公司积极响应武威市、凉州区关于企业帮扶贫困山区移民搬迁就业过渡、精准扶贫等号召,从凉州区张义镇、天祝县祁连乡等贫穷山区接受贫困村民200 余人,公司无偿提供居住房屋,请专家进行栽培技术培训,安排从事葡萄田间种植,并吸纳葡萄基地周边村民进行基地建设。每户种植户承包30–40亩葡萄园稳定管理,每户平均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同时,基地给农户提供养殖场地,鼓励农户进行家庭养殖,进一步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公司每年支付劳务费用约300余万元,1999年至今共支付劳务费用7000多万元,为当地移民工程、农民脱贫致富及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凉州生态葡萄酒被国际著名酒评家、国际葡萄酒大赛评判员普奇•普斯洛斯奇先生赞美为“较之法国波尔多葡萄酒的生涩,皇台美酒更入口丝滑,口感迷人”。职业葡萄酒评论家、葡萄酒作家、葡萄酒顾问罗伯特·盖德斯先生评价“凉州生态干红葡萄酒手选·黑比诺”时说,“这是目前在中国这么多产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产品:非常柔和温淡、单宁优雅细腻,具有不浓不淡的果香、花香和有黑李子、黑樱桃、紫罗兰花朵黑色浆果的味道,具有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格,是一款能代表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的代表性产品”。“凉州”品牌系列高端生态葡萄酒,先后荣获了包括法国巴黎名酒博览会金奖、甘肃名牌产品等50多项荣誉。
2002年,“皇台干红”“凉州干红”获法国巴黎名酒博览会金奖。
2020年7月20日,第十一届(2020)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上,“凉州生态手选黑比诺”荣获金奖,“凉州生态手选梅尔诺”和“凉州生态手选赤霞珠”荣获银奖。
2020年12月6日,2020国际领袖产区葡萄酒/烈酒质量大赛(ILA)上,“凉州生态手选赤霞珠”荣获金奖,“凉州生态手选黑比诺”和“凉州生态手选梅尔诺”荣获优质奖。
2021年5月,国际知名葡萄酒大赛IWSC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大奖赛上,“凉州生态手选贵人香”、“凉州生态手选梅特林”、“凉州生态手选赤霞珠2019”、“凉州生态手选梅鹿辄2019”、“凉州生态手选黑比诺2017”五款葡萄酒分别荣获一银四铜。
2021年7月1日,第28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上,“凉州生态干红葡萄酒·手选黑比诺2019”荣获银奖。
2021年9月17日,第十二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上,“凉州生态手选赤霞珠干红”、“凉州生态手选梅特林干红”和“凉州生态手选黑比诺干红”荣获三枚银奖。
2023年4月,第18届“论道中国”葡萄酒高峰论坛暨2022-2023年度榜单发布&国际领袖产区葡萄酒/烈酒质量大赛上,凉州生态手选黑比诺干红”和“凉州生态手选贵人香干白”斩获双金奖。
2023年5月,凉州生态干红葡萄酒(汉韵) 手选·黑比诺 (2021)和凉州生态干白葡萄酒(汉彩)手选·贵人香 (2021),在第十三届(2022)AWC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上,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
2023年11月,凉州生态手选贵人香干白、凉州生态手选黑比诺干红分别荣获西北五省第十届酒类质量品评交流会“优秀产品奖”和“优质产品奖”。
2023年11月,凉州生态·手选贵人香干白葡萄酒和凉州生态·手选黑比诺干红葡萄酒在2023IWGC国际葡萄酒(中国)大奖赛上分别斩获金奖和银奖。
2024年5月,凉州生态葡萄酒荣获第14届(2024)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2金2银。其中凉州生态手选·贵人香干白葡萄酒荣获“金奖”,凉州生态手选·梅尔诺干红葡萄酒2021荣获“市场金奖”,凉州生态手选·梅尔诺干红葡萄酒(2021)和凉州生态手选·梅特林干红葡萄酒(2021)分别荣获“银奖”。
2024年6月,凉州生态手选·贵人香干白葡萄酒和凉州生态手选·梅特林干红葡萄酒,双双荣获2024年Decanter世界葡萄酒大赛“银奖”。
一个个奖项是凉州葡萄酒东方韵味和优秀品质的表达,也是中国葡萄酒产业蓬勃发展的见证。但我国现代葡萄酒工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尚算年轻。近几年在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作为高度国际化的酒种,中国葡萄酒产业面临全球产能过剩的激烈竞争,在深度调整与转型期中艰难前行。一边是白酒、威士忌和以啤酒、青梅酒等代表的新酒饮的冲击挤压,一边是外资同行打压,过去一年,葡萄酒的小池子又变小了。经济环境、产业进阶与消费迭代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葡萄酒行业正在经历品类危机,面临国际化竞争激烈、缺乏东方本土文化共融、消费诉求不明确等问题。
以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为例,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产区集群效应偏低、产业链条较短等产业发展共性问题。同时,种植环节无法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业技术和保障体系较弱,人工成本持续增加,从而导致酿酒葡萄种植减量。国产葡萄酒虽具有一定品牌和市场基础,但普遍缺乏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培育意识,产业在推广营销中,没有形成抱团走出去的态势,公共品牌效应和市场认可度不高,企业高附加值的精品和个性化产品少。加之西北本地市场空间容量有限,又远离东部主要消费市场,运输成本高,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开拓难度较大。葡萄酒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够、葡萄酒饮食文化培育不足、葡萄酒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等问题。
同时,国产葡萄酒生产成本较高,且企业综合税负一般为36%-42%,与零关税的进口葡萄酒竞争没有优势。当进口葡萄酒拥有更低的价格、更宽的市场、更活跃的经销商,让国产葡萄酒难以招架。当前,葡萄酒消费在中国大众消费市场似乎正变得“看起来流行,实际上并不那么流行”。长久以来,国内葡萄酒所有的市场教育,都是按照西方文化的标准和方向来进行,尤其是偏好对标以波尔多为主的欧洲葡萄酒。场景化、仪式化和众多品鉴和饮用上的技术门槛给消费戴上了无形的镣铐,尤其在面对当前年轻一代消费群体越来越倾向于追求简单、轻松、新鲜的消费潮流时,葡萄酒越来越难普及。
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增长与消费升级,消费者对葡萄酒的需求从数量转向品质特色、文化内涵乃至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都有了更加多元化、特色化的需求。如何满足这种更高水平的消费需求,是中国葡萄酒未来发展的关键。
葡萄酒不只是一件商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酒本质上是精神消费品,主流消费文化决定了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中国葡萄酒需要加强自身的东方文化特色,重构中国葡萄酒的品质表达体系和价值表达体系。这不仅是一种市场策略,也是一种文化责任。
坚持中国风土,追本溯源,厘清我国葡萄与葡萄酒发展史,深挖中国葡萄酒文化内涵,梳理文化根脉,倾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突出特色品质表达,在产品中根植更深层次的人文理念,在相同中寻找不同,突出地方特色、区域特色。
尊重消费需求,匹配我国饮食文化特色,建立符合中国消费者风味描述的葡萄酒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根据自身所处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所采用的酿造、陈储等工艺方式不同,打造自身最具代表性和优势性的品质酒体,与消费价值进行更好的契合,以精准营销激发消费潜力,以新的品鉴体系推动消费者葡萄酒饮食文化的培育,推动品类消费普及,通过传播矩阵为核心开展文化引领,将品牌主张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形成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对本地葡萄酒风土特征的发掘研究,加强品种区域化与酒种区域化研究,解决葡萄酒风格的本土化和风味特色化。加大葡萄酒质量体系建设的科技支撑,研发自有酿造使用的发酵菌剂与科技含量高的酿造工艺,让产品具有独特风格。
建立良好合作机制,携手推进产业新发展。抱团取暖,齐心协力做大国产葡萄酒产业蛋糕,全力以赴推动国产葡萄酒产业链发展壮大。
实现产业突围,企业的努力是前提,产业的整体规划和政策引导也非常重要。希望政府出台更多的、更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或财政补贴,加大对国内优势葡萄酒产区的扶持力度。引导更多资本、科技、人才、土地等要素向产业集聚,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挑战与机遇往往是并存的,中国葡萄酒行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即将迎来新的变革。只要我们能够立足优势,顺应趋势,不断创新和改进,就一定能够开创出一个全新的葡萄酒时代,让葡萄酒在中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本网站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发布者:admin,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coltd.yichunsy.com/4779.html